01
清洗法
管道內的焊渣、鐵銹、熔渣造成節流口、導向件、下閥蓋平衡孔堵塞或卡死,造成閥芯曲面、導向面的應變和劃傷,密封面產生壓痕。這經常發生在新系統和大修后的初始運行中。這是最常見的故障。
遇此情況,必須卸開進行數據清洗,除掉渣物,如密封面設計受到嚴重損傷我們還應研磨;同時將底塞打開,以沖掉從平衡孔掉入下閥蓋內的渣物,并對管路系統進行有效沖洗。投運前,讓調節閥全開,介質流動資產一段工作時間后再納入企業正常經濟運行。
02
外接沖刷法
普通閥門調節含固體顆粒的介質時,往往在節流口和導管處堵塞,并可被下閥蓋底塞上的氣體和蒸汽外沖刷。
當閥門被堵塞或卡住時,打開外部燃氣或蒸汽閥門,即可完成沖洗而無需移動控制閥門,使閥門正常運轉。
03
安裝管道過濾器法
對于小直徑控制閥,特別是超小流量控制閥,節流間隙極小,介質中不能有一點渣。
遇此情況進行堵塞,在閥前管道上安裝需要一個過濾器,以保證工作介質順利發展通過。
使用調節閥定位器時,定位器工作不正常,其氣路油門插頭是最常見的故障。
因此,在使用定位器時,必須處理好氣源。通常的方法是在定位器前面的氣源管道上安裝一個空氣過濾器減壓閥。
04
增大節流間隙法
如介質中的固體材料顆粒或管道系統中被沖刷掉的焊渣和銹物等因過不了節流口造成嚴重堵塞、卡住等故障,可改用一個節流工作間隙大的節流件—節流面積為開窗、開口類的閥芯、套筒,因其具有節流作用面積進行集中而不是通過圓周速度分布的,故障問題就能很容易地被排除。
如果是單座或雙座閥,柱塞閥芯可以改為帶“V”口的閥芯,也可以改為套筒閥等。
例如,某化工廠有一個兩座閥門經常卡住,建議使用套管閥,問題立即得到解決。
05
介質沖刷法
介質本身的沖洗能量用來沖洗帶走容易沉淀堵塞的東西,從而提高閥門的防堵塞功能。
常見的方法有:
改作流閉型使用;
采用流線型閥體;
將節流口置于沖刷最厲害處,采用通過此法要注意學生提高以及節流件材料的耐沖蝕行為能力。
06
直通改為角形法
流動路徑復雜,上下腔室存在許多死區,為介質的沉淀提供了場所。角形連接,仿佛介質流經90 ° c 彎頭,沖蝕性能好,死區小,易于設計成流線型。因此,使用直通式調節閥時,可以改用角閥,當有輕微堵塞時。
三
調節閥外泄的解決方法
01
增加密封油脂法
對未使用進行密封油脂的閥,可考慮企業增加一個密封油脂來提高閥桿密封系統性能。
02
增加填料法
為提高填料對閥桿的密封系統性能,可采用增加填料的方法。通常是可以采用雙層、多層混合填料進行形式,單純為了增加企業數量,如將3片增到5片,效果研究并不存在明顯。
03
更換石墨填料法
大量資金使用的四氟填料,因其管理工作環境溫度在-20~+200℃范圍內,當溫度可以在上、下限,變化影響較大時,其密封性便明顯有所下降,老化快,壽命短。
柔性石墨填料克服了這些缺點,使用壽命長。因此,一些工廠將所有的四氟填料都用于石墨填料,甚至新購買的控制閥也將其中一種四氟填料用于石墨填料。但是,石墨填料的回差較大,開始時會出現蠕變現象,必須加以考慮。
04
改變流向,在閥桿末端設置P2。
當△P較大,P1又較大時,密封P1顯然比密封P2困難。因此,可采取一些改變企業流向的方法,將P1在閥桿端改為P2在閥桿端,這對社會壓力高、壓差大的閥是較有效的。如波紋管閥就通常應考慮進行密封P2。
05
采用透鏡墊密封法
用于上下蓋密封件、閥座和上下閥體密封件。如果平面密封,在高溫高壓下,密封性差,造成泄漏,可以使用透鏡墊片密封,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06
更換密封墊片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密封墊片仍然使用石棉板,密封性能差,高溫下使用壽命短,導致泄漏。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纏繞墊片和“O”形環來代替,這已經被許多工廠采用。
07
對稱擰螺栓,采用薄墊圈進行密封處理方法
在 o 形圈密封調節器的結構中,如果大變形厚墊片(如纏繞)受到不對稱的壓力,密封容易損壞、傾斜和變形,嚴重影響密封性能。
因此,在保養此類閥門時,必須對稱擰緊螺栓(注意不能是擰緊)。厚墊片如可更換為薄墊片更好,因此易于減小傾斜度,保證密封性。
08
增加密封面寬度,防止平閥芯關閉時跳動。
平板型閥芯(如兩位型閥、套筒閥的閥塞),在閥座內無引導和導向進行曲面,由于閥在工作的時候,閥芯受到不同側向力,從流進方靠向流出方,閥芯配合組織間隙越來越大,這種通過單邊主義現象越嚴重,加之沒有變形,不同心,或閥芯密封面以及倒角小(一般為30°倒角來引導),因而可以接近我們關閉時,產生閥芯密封面一個倒角加工端面分別置于閥座之間密封結構面上,造成企業關閉時閥芯跳動,甚至國家根本關不到位的情況,使閥泄漏信息量大大增加。
最簡單、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增大閥芯密封面的尺寸,使閥芯端面的最小直徑比閥座直徑小1ー5mm。